2004年10月1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版:法治综艺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台前幕后话道德
写在《道德启示录》巡展时
朱乔夫

  她,16岁的年纪,靠捡垃圾维持学业,拾到有3万元巨款的皮包又还给了失主;
    他,中年事业有成,为了抢救落水少女丢掉一大笔生意,妻子以为他有了外遇;
    一个年轻人,因为抵挡不住优越生活的诱惑,见利忘义,抛弃妻子父母,可妻子在被迫离婚后,却仍然赡养、照顾着负心丈夫的父母和外婆,无怨无悔;
    ……
    一部由省委宣传部、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办公室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、省教育厅、省民政厅、省广电局、上海中凯集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公民道德、青少年思想道德电视系列教育片———《道德启示录》首映式,于9月18日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。首映式后,该片正式在全省11个市的广大社区、学校作巡回展映。
    这是我省在9月20日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颁布3周年之际,奉献给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的厚礼,也是全国第二个省级道德教育系列片。台前:高尚就在我们身边
    《道德启示录》分《社会公德篇》、《家庭美德篇》、《职业道德篇》、《学生品德篇》4篇,紧扣学校、家庭、社会的小事、家事、琐事,内容丰富,生动活泼,寓教于乐,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给观众。
    省文明办副主任张仕英认为,该片由老百姓自己演绎身边的故事,通过一个个道德故事的演绎,从“德”字的正反面,将“道德”两字形象化、艺术化,弘扬了真善美,批评了假丑恶,为人们、特别是青少年朋友指点迷津、擦亮心灵。
    省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江亚波告诉记者,在《道德启示录》的构思和拍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“内幕”故事,深深地刻印在创作班子和剧组人员的心中,令大家至今念念不忘。幕后:一切以真实为蓝本
    这类道德教育的片子很容易落入说教的俗套,因此如何在故事的编排上摆脱空洞性和说教性,成了最费脑筋的事。江亚波告诉记者,在故事的选择和演员的选择方面,主创人员甚至还发生过大范围的争论。
    开始,有人提出以中国古代深入人心的道德故事作为拍摄蓝本,目的也明确,可以让观众以史为镜、以古代先贤的高尚道德观为学习榜样。但是,争论的结果否定了这套方案。
    于是,有的创作人员提出,那么就用现代或者建国以来的道德楷模———如王进喜、时传祥、雷锋、张海迪、赖宁等的事迹为蓝本进行拍摄。但这个方案也在争论和探讨中被放弃了。
    最后,一个崭新的方案慢慢丰满起来。
    既然前两套方案有这样和那样的缺憾,那何不选择那些近几年来发生在大家身边的故事呢。方案一出来,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。对啊,这些事例全部都是真实不二发生在身边的事情,比如杭州一个为东河环保做贡献的小朋友,杭州很多媒体都报道过,为人熟知;又如前几年发生在某地农村的媳妇忍辱负重孝敬公婆的故事,不都是最好的道德教育典范吗?如果这样的故事重现在屏幕上,观众看后就不会觉得是编出来的,教益作用也就更大了。
    方案终于定下来了,但在用什么人做演员的问题上,剧组的人又开始了一轮新的争论。有说启用当红明星的,因为专业演员不但表演真实、逼真,而且号召力强;也有人提出请事件的当事人或者群众演员出演,他们认为这无形中给真实性加了分,从本色、自然、朴实和贴近老百姓的角度来说,比某些老是闹绯闻的明星强。
    终于,后者被采纳了,整个拍摄方案敲定了。
    参与拍摄的一名剧组人员对记者说:“呵呵,这个系列剧拍摄两年来,地点遍及全省各地的中小学、社区街道和乡镇,参演群众达2000多人次。许多群众演员虽然没有表演经验,但他们是本色演出,自然朴实,特别是一些当事人自己演自己的故事,演到动情处声情并茂,绝对不亚于专业演员。”
    记者还联络了一位叫毛少华的群众演员,他在片中饰演一位抢救落水少女的老板。几个月的拍摄令毛少华感触颇深,他说,完成拍摄后,他开始特别注意严于律己,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周围的人,他觉得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水平。